本帖最后由 永嘉汪建鋒 于 2017-8-18 15:12 編輯
《玉山汪氏族譜序》關于“得姓、玉山小葉、“暹公”以上記載”與《汪氏通宗世譜》均不一樣,誰能解惑?
我手里有“隱居溫州永嘉楠溪”的南宋狀元汪應辰公汪應龍公的《霞山汪氏族譜》(乾隆三十年重修的彩色版本),我發現關于“玉山汪應辰公”這支與《汪氏通宗世譜》有諸多矛盾,想再看看影印版的原文。 《霞山汪氏族譜》卷首有一篇《玉山汪氏族譜序》,是宋尚書汪應辰公之子尚書汪逵于南宋嘉定乙亥年(1612年)九月朔旦撰寫的。 (見圖:玉山汪氏族譜序)曰:“汪氏得姓謂汪芒氏”,“有諱廣者隋仕會嵇令”“唐有諱華者任歙州刺史,云暦將軍以公封義陽候,尋封越國公”,又曰“和遷徙廣信玉山小葉村”。 疑惑1:《玉山汪氏族譜序》得姓謂汪芒氏,與《汪氏通宗世譜》的“一世得姓始祖汪侯,姓姬名汪,黑肱次子”矛盾!倍疤朴兄M華者任歙州刺史,云暦將軍以公封義陽候,尋封越國公”的記載又基本一致的。 疑惑2:《玉山汪氏族譜序》曰“和徙廣信玉山縣小葉村”與《汪氏通宗世譜》的“輝遷玉山小葉曰數世曰洋登進士榜第一賜名應辰”即矛盾,又有相同的部分。 狀元應辰公爺爺“暹公”以上與《汪氏通宗世譜》的記載完全不一樣。(除“唐越國公華公”外) 《玉山汪氏族譜序》是尚書汪逵于南宋嘉定乙亥年(1612年)“國恩賜歸田里潦倒之余”撰寫的。以上誰能解惑? 疑惑3:又“暹公,子二,資澗、資深”與《汪氏通宗世譜》“暹公,子三,倫、醇、資深”矛盾。 《汪氏通宗世譜》12卷1047頁“未見端明(汪應辰公)之後者……因考系于其地人皆業農而不知譜牒為何物”。這一點,可以從“乾隆三十年重修的永嘉楠溪汪氏族譜”中的記載“遂黃冠野服,匿名從居吾溫之永嘉楠溪菰田,”得以印證。南宋末年,汪應辰公與弟汪應龍公等就已經隱居在溫州永嘉了,玉山自然找不到其后人。 因此,是否可以說,《汪氏通宗世譜》12卷1047頁關于“玉山汪應辰”是在當時因無據“猜測下”修的。所以關于“得姓、玉山小葉、“暹公”以上記載”與《汪氏通宗世譜》均不一樣,誰能解惑? 聯系:汪建鋒QQ215750848 誰能告訴我,哪里有所有《汪氏通宗世譜》?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