記者 徐 靖 2017年08月27日06:25 來源:人民網-人民日報
圖為汪鎮華(右)和師傅金惠民共同展示帶有“囍”字的豆糖。 周林閨攝 磨好的黃豆粉、炒熟的麥芽糖,加上精選的黑芝麻,原料看似簡單,做工卻融入了制糖師傅對漢字的理解。在安徽省黃山市祁門縣一帶,字豆糖是逢年過節必不可少的一道特色糕點,因其方寸之間嵌有漢字,故稱之為字豆糖。 字豆糖一離不開“字”,二少不了“豆”,三缺不了“糖”。在古徽州,字豆糖與當地人津津樂道的新安古戲一脈相承。據記載,始建于清同治八年(公元1869年)的余慶堂古戲臺,就是當年被字豆糖的叫賣聲長期縈繞的一個場所。 當時,村里村外有聽戲的傳統,人們辛勤勞作一天之后,一家老少抽出空來,搬出小板凳端坐在戲臺下,把字豆糖含入嘴中,用心聽著戲里的故事,仿佛是在回味一天辛勞之后的甘甜,也仿佛是把融在那抹甜味里的祈福迎祥意味一道品入肺腑之中。 汪鎮華是祁門縣蘆溪鄉蘆溪村村民,2014年他師從金惠民,在縣城辦起了黃山特色食品加工廠。他最開始對制糖一無所知,現如今能夠獨當一面。在師傅金惠民的眼里,汪鎮華不僅眼勤手快,做糖的悟性也高,尤其在字豆糖的拼字環節。 字豆糖之所以聞名,要得益于那小塊四方四正豆糖間的芝麻造字,它的工序并非一蹴而就,需要經過磨、熬、搟、切等環節。單從制作外形來看,字豆糖比銅錢略大,比硬幣略小,切開的每塊糖都蘊藏著一個吉祥如意的漢字,可以是“!,也可以是“囍”,還可以是“旺”和“壽”,逢年過節,這種嵌字豆糖就成了當地百姓饋贈親友和款待客人的首選,有時甚至供不應求。 通過將近四年的耳濡目染,汪鎮華告訴記者,字豆糖的制作過程,難就難在拼字這一環節!安挥霉P也無需墨,要的就是對漢字結構的理解和駕馭,先按照筆畫拆分,然后再重新組建!睂τ谧侄固堑闹谱饕I,汪鎮華毫不隱瞞。 在他看來,這方小小的豆糖不只是一個特色糕點,更是一份傳統技藝的延續!敖衲,字豆糖成功申報為安徽省非物質文化遺產,這讓我們更有信心和底氣把這一老手藝傳下去!蓖翩側A說。 擇一事而終其一生,從事字豆糖制作已經40余載的金惠民,花甲之年依然為了延傳這一傳統技藝不辭辛勞。40多年的糖匠經歷,他深以為做好一方字豆糖,必須料到、物到、心到、火候到,才能出真味道。 小貼士 怎么吃:開袋即食,入口慢嚼,豆味兒、芝麻味兒和微甜的糖味兒隨之溢出,唇齒留香。 怎么去:從合肥出發,沿著合銅黃高速駛至祁門下口出,而后左拐至金字牌鎮洪村即可。 《 人民日報 》( 2017年08月27日 09 版)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