來源: 黃山文明網 他,十五年如一日,悉心照料癱瘓父親,無怨無悔;后來,他的母親又得冠心病,竟兩人一肩挑,細心看護病母十余年。他孝尊癱父病母義擔當的事跡,在鄰里百姓中傳頌著!@就是歙南杞梓里鎮唐里村被村民稱為“孝星”好兒子汪紹興。 汪紹興,今年60余歲,出生于農家子弟,性格憨厚,為人誠實。從小,受到家庭父母的思想熏陶,關愛他人,熱心公益事業,贏得鄰里百姓的贊頌。如道路坎坷,他主動去割草挖路維修;門前村外,道路不潔,垃圾滿地,他主動打掃;鄰里百姓發生糾紛,他和善勸解;每逢節日開展豐富多彩的娛樂活動,也主動捐資,哪怕是幾十元,也代表自己一份心意。 他的父親汪夢華今年80歲。曾在1971年起擔任村級文書13年,做事光明磊落,對當時上級分配肥料、糧食統計賬目公開,準確到位,深受村民尊敬;對村組春茶、糧食收入、公分記載的報表做到無差錯,深受百姓佩服。特別是,不管誰家兄弟姐妹發生家產糾紛,他總第一個先到場,了解實況,成為鄰居的和事佬;若一旦鄰居出現意外災禍,或生大病,或發生火災,他第一個找到當事人進行安慰,并組織百姓進行自愿捐款,幫助受災者度過難關。 最讓人感動的是,汪夢華曾在1960年,該村村民周海水從樹上掉下來,已經全身松軟,幾乎無脈息了。這時,他眼疾手快,掐住人中穴,大聲呼喚,并抱起他輕輕抖動,后來竟張開了眼睛,組織村民捐資3元人民幣(在當時捐資數額是相當可觀的)對患者送往醫院進行傷科治療,周海水的第二條性命被村民譽為“汪夢華撿來的”。 他的母親吳鳳花,也是一個樂于助人的農村婦女。她善于為嬰兒推拿緩解尷尬癥狀的絕招,即只要是哪家孩子夜哭不止,或胃部不適,頭疼難熬,受到驚嚇,她隨叫隨到,手到病除,新生兒的母親都稱她為“鳳娘娘”,是個大好人。 可是,人生難料,禍不單行。在2000年的夏季,對汪夢華來說是一個不幸的日子,因曾有高血壓病,在上山勞動回家的時候,腳踩門檻跌倒在地,就中風了,立馬送往縣醫院治療,因錯過最佳期,致使右側身體半邊癱瘓不能治愈。這樣,整天躺在床上三四年,生活不能自理,全靠兒子精心呵護,從換衣到吃飯,從小便倒痰盂到擦洗身體,從噓寒問暖到醫院里去治療,有時24小時守候在父親身邊,這樣一直持續了五六年。后來,經過康復訓練,終于拄著拐杖能站立移步,左手能用勺子舀菜飯吃。十七年的精心呵護,汪紹興敢于擔當,無怨無悔,覺得孝尊父母,讓其安度往年是自己的義務和職責,贏得鄰里稱贊“孝心兒子”的美譽光環。 屋漏偏遭連夜雨,船裂又遭頂頭風。汪紹興的78歲的母親在十年前,又得了冠心病,心律失常,因體力活動、情緒激動等誘發,突感心前區疼痛,多為發作性絞痛或壓榨痛,也可為憋悶感,以致全身發痛。這需要安靜休息,需要孝尊的兒子照應生活,并注意身體動態,及時上醫院治療,不僅需要親人照顧,需要巨大的醫藥費支出。 汪夢華夫婦感激的告訴筆者:我家有“癱父病母”,幸虧共產黨好,政府政策好,咱倆享受低保待遇,健康扶貧,去年以來醫治報銷費用了3萬余元。如果沒有黨的好政策,咱們早已成為病魔的犧牲品啦!當然還要感謝自己有一個貼心小棉襖“好兒子”,照應癱父病母以來,無怨無悔,換位思考,從未有一句怨言的話,從未觸傷過父母的心靈,為兒子點贊! (方輝利)
|